傳授居家二眾五戒儀軌
一、淨壇請師
大眾齊集後,引禮師呼:
大眾一起向上排班,聞磬聲至誠禮佛三拜。
禮佛畢,引禮師呼:迎請和尚。(班首出班,二人執香,隨二引禮師迎請和尚)
◎唱讚
和尚至,在佛前站立。引禮師舉香讚:
三皈納體 五戒培基 浣滌遮障法憑師 心淨受堪宜 仗佛弘慈 信香拜禱祈
南無雲來集菩薩摩訶薩(三稱 第三遍為“海會雲來集”)
和尚問訊昇座。
引禮師呼:善男子善女人等,聞磬聲至誠頂禮和尚三拜。
再呼:長跪 合掌
◎引禮師云:
夫改往從新,須皈三寶而求護。除愆植福,必稟五戒以嚴持。不遇明師,難聞正法。今為汝等恭請 堂上上 下 和尚,為汝等作三皈五戒本師。而況此師,誨人無倦,接物有方。汝應端秉一心,隨我伸請。請師之語,汝合自陳。恐汝未能,我今教汝。稱自己法名。(求受戒者,各稱自己法名弟子□□)其餘言詞,皆隨我道:
大德一心念,我弟子□□(各稱法名)今請大德為三皈五戒本師,願大德為我作三皈五戒本師,我依大德故,得受清淨戒,慈愍故。
(三請三禮。第三遍為“大慈愍故”。每請畢,引禮呼:就禮一拜。)
二、開導 和尚鳴尺云:
善男子、善女人等,汝既已殷勤伸請,可為汝等授三皈五戒。所有言詞,聽我開導。
夫戒者,生善滅惡之根本,超凡入聖之種子。纔登戒品,便絕輪迴。受持不昧於初心,始終無犯﹔慈護謹防於微念,止作雙持。三乘道果以躋登,五分法身而克證。吾佛世尊,開方便門,戒列多品。初唱三皈,次伸五戒。乃依五戒,增入十戒、具足戒。因托十具,三聚重宣。良由修道階次,心行非一。皆由淺以至深,從微而及顯,究竟歸元,本無二三。善男子、善女人等!汝今欲求稟受優婆塞、優婆夷三皈五戒者,應先了知名德、行相、體用之義。庶幾心境相應,授受如律。若不知者,雖已僥倖,但獲少益。是故我今先為汝等略為闡釋。
梵語優婆塞,此云近事男。梵語優婆夷,此云近事女。謂親近三寶,廣修眾善,承事供養,植種福田故。
三皈者:以佛法僧三寶,具足無量真淨功德。能息眾生無邊生死苦輪,遠離大怖畏故。其始修心,則依佛法僧三寶以為所皈,故先皈依三寶。
五戒者: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。此五名曰學處。是近事者所應學處。又名學跡,若有遊此,便昇大智慧殿故。又名徑路,一切律儀,妙行善法,皆得轉故。又名學本,諸所應學,此為本故。又名五大施,謂以攝取無量眾生故,成就無量功德故。
此五戒,在儒謂之五常,以仁者不殺害,義者不盜取,禮者不邪淫,智者不醉飲,信者不妄語故。五戒若全,則不求仁而仁著,不忻義而義敷,不祈禮而禮立,不行智而智明,不慕信而信揚,所謂振網提綱,復何功以加?若百家之鄉,十人持五戒,則十人淳謹;百人修十善,則百人和睦;傳此風教遍於宇內,則仁人百萬。夫能行一善,則去一惡;能去一惡,則息一刑;一刑息於家,百刑息於國,其為國主者,則不治而坐致太平矣。所以受持五戒,不但欽遵佛制,報感樂果,抑且冥助國治,益補邦家。
上來所說,乃三皈五戒之名德行相。體用者:體謂戒之當體,依本具理體而發;用謂行持力用,依所發戒體而行。然五戒以三皈為體。於正秉受三皈之時,當起殷重慈護大慈悲心,遍緣一切情非情境。境從心現,心外無境。此境非有表色,即是一切塵境之體,亦即得戒之因;若未緣想領受以前,與已無繫。發心緣想之後,恆依自心。而戒法為能依,心是所依。心法不一不異,名曰戒體。得是體已,任運止惡,任運修善,名曰力用。善男子、善女人等,汝今既詳聞了解,果能依教奉行否?
答:能依教奉行!
引禮師呼:就禮一拜。
三、請聖 和尚鳴尺云:
善男子善女人等,適間既聞三皈五戒名德行相體用之義。理合從聞生解,由解受持。汝等起立,端秉虔誠。至心迎請諸佛菩薩、三寶萬靈,而為證護。稱自己名□□(法名),隨我迎請。
引禮師呼:一齊起立,合掌。
(和尚起座,拈香、作觀、舉梵。大眾同音唱和。受戒者,每一請畢,頂禮一拜。)
香花迎 香花請
弟子□□(各稱法名)等,一心奉請: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,西方接引阿彌陀佛,當來下生彌勒尊佛,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。惟願,不違本誓,慈光攝照,證明受戒。
(三請,每請畢,引禮師呼:頂禮一拜 合掌)
香花迎 香花請
弟子□□(各稱法名)等,一心奉請:大小二乘毗尼律藏;五篇三聚解脫木叉,十二分經權實教典;離欲真淨,甚深法寶。謹運一心,皈命頂禮。
(三請,每請畢,引禮師呼:頂禮一拜 合掌)
香花迎 香花請
弟子□□(各稱法名)等,一心奉請:觀音、勢至、文殊、普賢、清淨海眾、諸大菩薩;律藏會上優波離尊者;西天東土歷代祖師;傳南山宗諸大律師;中興律祖慧雲馨公大和尚;
堂上上 下 老和尚。惟願,不違本誓,慈光攝照,證明受戒。
(三請,每請畢,引禮師呼:頂禮一拜 合掌)
香花迎 香花請
□□(各稱法名)眾等,一心奉請:光明會上,寄位諸天;梵釋四王,天龍八部;伽藍土地,護戒神王;金剛力士,幽顯靈祇。惟願,不違本誓,監壇護戒。
(三請。此迎請法名前不加“弟子”,也不頂禮。每請畢,引禮師呼: 問訊 合掌)
迎請竟,和尚就座。引禮師呼:長跪 合掌
四、懺悔 和尚鳴尺云:
善男子、善女人等,上來迎請三寶,垂慈降臨,證明受戒。此時三寶慈光,照汝座筵,靡不徹見。又恐汝等從無始以來,罪業深重,障閉本心,污染身器,不堪容納清淨妙戒。今者應對三寶尊前,懇禱懺悔,洗滌愆尤,然後乃可授受。懺悔之語,汝合自陳;恐汝未能,我今教汝,稱自己名□□(法名)隨我言詞,至心懺悔。
(和尚唱一句,求受戒者唱一句。受戒者聽鐘聲而拜下、起立。)
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
從身語意之所生 今對佛前求懺悔
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
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罪障皆懺悔
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
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罪根皆懺悔
南無普賢王菩薩摩訶薩(三稱三拜)
引禮師呼:長跪 合掌
五、問遮難 和尚鳴尺云:
諸善男子、善女人,汝等懺悔往業已竟。今我依《善生經》,先問七種遮障已,方可為汝授戒。其中有無,不可覆藏,一一實答。(若無當答無,若有當答有,下皆准此)稱自己名□□(法名)
第一、汝曾盜現前僧物否?
答:無。
第二、汝曾於六親男女中行淫否?
答:無。
第三、汝曾污破僧尼梵行否?
答:無。
第四、汝曾於父有病時,捨去不顧否?
答:無。
第五、汝曾於母有病時,捨去不顧否?
答:無。
第六、汝曾於師長有病時,捨去不顧否?
答:無。
第七、汝曾殺害發菩提心眾生否?
答:無。
引禮師呼:就禮一拜。
六、受三皈(以此納受五戒戒體) 和尚鳴尺云:
善男子、善女人等,適間為汝等懺悔無始往愆,問明現生遮障,則身心無染,道器純潔。我今為汝秉宣三皈,正是納體之時。汝等當對三寶前,發廣大慈悲無損害心,遍緣一切情與非情之境。而於境上,誓願斷惡修善,利濟眾生。汝等果能發此上品心,今所受者,是如來上品三皈五戒。
各稱自己法名,弟子□□(各稱法名)隨我語言,至心領受。
◎受戒觀想法
(緣境) (發 心) (觀 想)
對十法界 有情 誓斷一切惡 觀想十法界妙善戒法,由心業力故,悉皆震動。
無情 誓修一切善 觀想十法界妙善戒法,湧於虛空,如雲如蓋覆行人頂。
誓度一切眾生觀想十法界妙善戒法,從行人頂門,注入身心,充滿正報盡未來際永為佛種。
(此時宜觀想行人之身,如虛空器量之身,方能領納廣大妙善戒法成為戒體。)
*有情:即十方三世恆沙諸佛,及諸菩薩、緣覺、聲聞、諸天、世人、修羅、畜生、餓鬼、地獄,下至蚊虻蚤蝨微細 動物、六趣之外中陰眾生。
*非有情:即一切世間,微塵國土,山河大地,草木花果。乃至一花一葉,一物一塵,形像塔寺、聖教經卷諦理涅槃、地水火風空等。
所以今觀法界情與無情境界者,以眾生造惡,由迷前境,惡業既因境起,善戒還從境生;若得戒時,則翻無量惡業,悉為清淨戒體,為善種子,作成佛本基。
(以下和尚教說一句,求受戒者隨說一句)
我弟子□□(各稱法名)盡形壽皈依佛、盡形壽皈依法、盡形壽皈依僧
為少分 優婆塞(優婆夷),如來至真等正覺,是我所尊。
多分
滿分
淨行
(如是三番皈依,每遍畢,引禮師呼:就禮一拜。)
和尚鳴尺云:
上來三皈,正是納體於心;更加三結,得法圓滿,謂之三番羯磨。汝等當至心,隨我語道。各稱法名:
我弟子□□(各稱法名)皈依三寶竟,盡形壽為少分 優婆塞(優婆夷)
多分
滿分
淨行
,如來至真等正覺,是我所尊。(三說三拜)
◎受一戒為一分優婆塞優婆夷,二戒為少分優婆塞優婆夷,受三戒為半分優婆塞優婆夷,
四戒為多分優婆塞優婆夷,受五戒為滿分優婆塞優婆夷,受不淫戒為淨行優婆塞優婆夷。
七、宣戒相 和尚鳴尺云:
諸善男子善女人,汝等受三皈依竟,已得戒體。再為汝等宣五戒相,以便護持。一切經教莫不深讚戒德,良由三界眾生,往來六道,所謂天、人、阿修羅、畜生、餓鬼、地獄。全五戒則人相具足,滿十善則天報恆隨。反斯二種,則三途出沒,萬苦交加。一戒二戒,尚得人身,壽夭高卑,由戒多少。汝今若能全持五戒,謂之滿分優婆塞優婆夷。若持四戒,謂之多分優婆塞優婆夷。若持三戒,謂之半分優婆塞優婆夷。若持二戒,謂之少分優婆塞優婆夷。若持一戒,謂之一分優婆塞優婆夷。是故先問決定,次與授之。汝今果能受持幾分優婆塞(夷)戒?
答:能受持滿分。
(求戒者如僅受多分、半分、少分或一分者,可各照改。答“能受持□分。”四戒為多分,三戒為半分,二戒為少分,一戒為一分。)
和尚云:
既能受滿分戒者,汝隨我語,一一受持。稱自己名:□□(法名)
第一、不殺生,是優婆塞(優婆夷)戒,汝等盡形壽能持否?
答:能持。
第二、不偷盜,是優婆塞(優婆夷)戒,汝等盡形壽能持否?
答:能持。
第三、不邪淫,是優婆塞(優婆夷)戒,汝等盡形壽能持否?
答:能持。
第四、不妄語,是優婆塞(優婆夷)戒,汝等盡形壽能持否?
答:能持。
第五、不飲酒,是優婆塞(優婆夷)戒,汝等盡形壽能持否?
答:能持。
第一不殺生乃至第五不飲酒,是滿分優婆塞(優婆夷)戒。汝等於中一一戒能持否?
答:能持。
(共問三遍,每遍畢,引禮師呼:就禮一拜。)
和尚鳴尺云:
汝等既受持滿分優婆塞、優婆夷戒者,佛制令汝畜禮懺衣。然衣而名禮懺者,唯聽作諸佛事,及懺悔之時披著。除是以外,一切時中,若往來城邑,出入市里,皆不得著。若詣庵寺,當以囊盛隨行。如在家宅,可以掛置淨處。須知出家五眾之衣,若離身名犯,是故應當恆著。在家二眾之衣,若恆著名犯,是故不應常著。汝今知之,能依教奉行否?
答:能依教奉行!
八、授衣
和尚鳴尺云:既能依教奉行。引禮大德,可將縵衣令披著身,口中誦偈。
(引禮師呼:一齊起立、分班。引禮師將縵衣分給戒子搭披)
搭衣時並領全體大眾唱偈:
善哉解脫服 缽吒禮懺衣
我今頂戴受 世世常得披
(披衣竟,引禮呼:長跪 合掌)
九、發願 和尚鳴尺云:
諸善男子、善女人諦聽,《阿含經》云:“設有善男子,善女人,不發願而持戒者,得少許福田。”此謂行願相資,方成妙用。若修福業而無願者,譬若五彩巧繪,文錦雖佳,不以膠和,終不堪久。亦如陶家瓦器,坯質已就,不經火煅,終不堪用。是故我今授汝三皈五戒畢,當教發願。汝應至心合掌,隨我言詞,對十方三寶,發其誓願。
(以下和尚教說一句,求受戒者隨說一句)
我弟子□□(各稱法名)至心發願。願此五戒功德,不墮三途八難。持此功德,惠施法界一切眾生。皆發菩提心,同生極樂國。花開見佛,得聞佛乘。悟無生忍,證不退位。還入娑婆,化諸有情。親見彌陀,永斷生死。
(如是三遍發願,每遍畢,引禮師呼:就禮一拜。)
十、勸囑 和尚鳴尺云:
諸善男子、善女人,汝等發願既畢,我今略示汝五戒功德,汝當諦聽。《善生經》云:“若人受三皈五戒,所得果報,不可窮盡。如四大寶藏,舉國人民,七年之中,運出不盡。受五戒者,其福過彼,不可稱計。”又《校量功德經》云:“四大洲中,滿二乘果。盡形供養,乃至起塔。不如男子女人受持五戒,所得功德不可思議。以諸福中,三寶勝故。”汝今受持,已得如是功德,應當珍敬守護。所言護者,如人護一目,如王護獨子。如渡護浮囊,如敵護城郭。若於此五戒中,犯其前四重者,更不得增進餘戒,更不能生長善法。佛法戒海雖然廣大,普攝一切眾生,唯不攝破戒之人。猶若死尸,海水不容。汝等切不可負優婆塞、優婆夷之名行,宜當遵調御師之制言,汝等能如是守護奉行否?
答:依教奉持!
引禮師呼:就禮一拜。
十一、回向
和尚鳴尺一下,斂衣起座,合掌云:授戒圓滿,大眾合掌,同音念佛回向。(和尚說完下座,引禮師在和尚說完時即舉:)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(大眾站立,合掌念佛)
(和尚至佛前站立,念佛結束后,引禮師呼:至誠頂禮得戒和尚三拜。)
和尚在佛前,引禮師舉:
受戒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回向
普願沉溺諸有情 速往無量光佛剎
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
摩訶般若波羅蜜
唱讚結束後,引禮師呼:
恭送和尚回寮。
(大眾合掌恭送和尚,和尚離開後)
引禮師呼:傳授五戒圓滿,大眾聞磬聲至誠禮佛三拜。授五戒結束,大眾出堂
留言列表